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嘉年华 > 工程设计 >

“武汉设计”进驻吉隆坡太子高原 马中风情社区将成马来西亚首都地标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6-10-11 17:20

  

  

 

  

 

  

 

  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双子塔不远处,一座由中资企业承建的新塔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在吉隆坡,安邦城轨、污水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中也都有中资企业的身影。

  1857年,一支华人探险队抵达巴生河与鹅唛河汇合处,发现了丰富的锡矿,便在这里建起村落进行开采,吉隆坡由此诞生。

  100余年后,马来西亚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成为中国在亚洲继日韩后第三个双边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双边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眼下,在吉隆坡近郊的太子高原上,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的样板项目——金斯利山庄项目正蓄势破土。作为武汉设计真正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代表作,它正处于设计的最后阶段,很快将付诸建设。

 

  马来西亚,被称为海外华文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乡音”延续的背后,藏着很多故事。

  林桉檏,马来西亚知名设计师,曾斩获多个国际奖项。他是标准的华裔,其家族扎根马来西亚已有百年:祖父从广东潮阳举家迁到马来西亚滨州,是当年的“爱国侨领”,其父后来做了拿督。到他这辈,兄妹几人在家多用英文交流,长大后相继前往欧美留学。

  林桉檏在英国有十余年的旅居留学经历,真正让他重拾普通话、中国文化的是他的英国老师。

  他回忆,这位英国老师是痴迷国学的专家,家中收藏了不少中国字画与瓷器。有一次上课时,老师突然当着全班同学说,林桉檏,你的英文是很好,但作为中国人的后代,讲不出一句中文,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难道你不遗憾吗?此后,林桉檏暗自学习普通话。

  同样是第三代华裔的谢中正(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中央理事)说,他初中前曾在华文学校学中文,是一家人中唯一会讲中文的。但每遇考试,中文总是他的硬伤。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初中毕业后他转入马来西亚的普通高中就读。

  就业后,他常在国际上行走往来,在外待得越久,他越有一种感觉:已经被自己遗忘的中国文化弥足珍贵。

  他说,这是一种叫“根”的东西在内心不断发酵。他曾循着父辈往来国内的信件回到海岸那边,兜兜转转终于找到自家祠堂。

  在谢中正的记忆里,当年筹办华文学校时,当地每个流着中国血液的人都倾囊相助,即使推着小货车卖肉骨茶的摊贩都会能出多少是多少。他说,这是当地人一种自发而生的忧虑——怕自己和自己的后人变成无根之人。

  坐在吉隆坡一家肉骨茶店铺,谢中正将肉骨茶的来历娓娓道来:华人初到南洋创业时,条件差,又不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患上风湿病。为了治病祛湿,他们用药材煮药,因忌讳而将药称“茶”。偶然有人将猪骨放入了“茶”里,没想到风味独特,此后不断改进,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美食之一。

  谢中正说:你瞧,马来西亚人每天都要吃的大排档里都写着中国故事,怎么能不跟中国人亲呢?

  记者手记

  从抗震到飘窗设计,

  为大马同行上了一课

  站在吉隆坡近郊第二大城市梳邦再也的Ecity商厦高楼上,太子高原尽收眼底,它郁郁葱葱,地势陡峭。很难相信,这里将有大片住宅区拔地而起。

  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是一片油棕种植园。经过多年的现代化建设,而今,这里医院、学校、购物中心一应俱全,清真寺、佛庙、印度庙、天主教堂等并存。

  金斯利山庄项目由马来西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B&G集团开发建设,占地面积近0.4平方公里。它是一个集高档独立式洋房、半独立式房屋、公寓、国际学校为一体的地标性综合社区。

  吉隆坡轻轨Putra线的终点站,即在此处。一路乘车,可直达吉隆坡著名的双子塔、国家清真寺、中央市场、独立广场。加之小区内设有学校,金斯利山庄不只被当地人看作梳邦再也为数不多的高品质社区,也吸引了来自中国、新加坡等国的海外购房者。

  经过四五次洽谈,去年,中国一冶拿下了其中3栋共616套高档住宅的总承包,从设计到施工、地质勘测、桩基、主体建筑及停车场、公共设施、绿化等,都一手包办。这是一冶在东南亚房建领域的第一个施工总承包项目。

  签约前,B&G集团公司高层曾前往武汉实地考察一冶的建成项目,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让他们啧啧称叹。因此,在B&G自有设计、施工团队的前提下,他们仍选择一冶做项目施工总承包。

  B&G董事刘文喜说,金斯利山庄项目的公寓部分,建在陡峭的山坡上,对桩基要求高。而一冶的项目经验丰富,当地企业感到棘手的复杂地质条件,一冶却能轻松克服。

  刘文喜对长江日报记者感叹:“我们通过这个项目认识中国,学习中国设计,中国同行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

  马来西亚曾是英国殖民地,建筑行业执行的是英国标准,最显著的区别是房屋没有抗震要求,这令中方企业无法理解。“但任何标准都不是坚不可摧的”,刘文喜说,东马沙巴地区已开始参照中国标准加入抗震设计。

  “中国房屋建造标准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设计思路”,刘文喜说,未来B&G将可能在房屋设计中加入从一冶学来的飘窗设计,以及从一冶学到的严格的中国安全验收标准和流程。

  从布局到色彩,

  800余页修改稿分别保留中、马特色

  现在,一冶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赵海每次进办公室都会脱下皮鞋,换上拖鞋,虽然仍觉别扭,但要求员工都坚持这一马来西亚特色。

  马来人开罗是一冶马来西亚公司的司机,尽管不会汉语,他已经与公司中国员工达成默契,只用简单的中文词组,他就知道下一站的目的地。

  目前,一冶马来西亚公司有四成当地员工,赵海要求中国员工都要学马来语,常听当地讲座。赵海认为,真正入乡随俗,懂得当地民情,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金斯利项目经理闵捷说,当地开发商感到棘手的斜坡建房问题,对一冶而言不是问题,增加桩基数量和深度,就能解决斜坡和花岗岩土质问题。真正让闵捷意外的,是对方对项目设计的颠覆性修改。自2014年经历4个月的双边洽谈、设计,项目初步设计终于完成。没想到,对方老板竟突然将设计几乎全盘推翻,将原先确定的中高端住宅定位重新设计,让该项目更接近马来西亚的普通住宅。

  闵捷坦承,有别于国内的工作方式,马来西亚的企业文化里“家长意识”较浓,常会因为老板的一个指示将前期工作清零。

  记者翻看进展到目前的设计稿,10余本设计案,每本都有80余页。其中变化很明显:停车库从地下放到了地上,停车库楼顶设计游泳池、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厨房放在了客厅中间,阳台大小缩水……这些变化都是业主方对标当地楼盘后坚持要做的修改。

  好在历经一年半,总体设计终于得到业主认可,其中,一冶设计方“忍痛”摒弃了很多特色设计。

  最显著的是外立面颜色。在最早的三个版本中,业主方倾向于白、蓝、波浪,三者营造出行云流水之感,最终却选择了马来西亚普遍的深灰和棕色。房屋架构也延续了马来西亚传统,一条巷道将一层楼分为类似国内“筒子楼”的两排房,并在公共设施里加入祷告室。

  让闵捷庆幸的是,设计中仍保留了极具品位的中国设计元素,如将局部采用的龙形楼梯,蓝白相间的山水设计将应用于小区里的游乐场内。

  当地总商会新增千名中国企业会员

  一冶海外公司党委书记毛洪涛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2007年,一冶在马来西亚的第一个钢厂项目,因遭遇金融危机,被迫搁置。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毛洪涛每年都会购入“一带一路”的相关书籍。

  “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到施工承包,再到现在的施工总承包,一切水到渠成,这是中国企业历经考验后的信心形成。”他说,过去我们卖苦力,现在竞争的是设计,是质量,是项目管理水平。

  2014年,金斯利山庄项目的业主方B&G集团公司就已计划打开中国市场。当年3月8日一早,B&G市场经理孙以哲和同事在北京一家酒店,进入推介会的最后准备环节。突然,马航MH370失联的消息传来,推介会在寥寥几人出席中草草收场。

  此后,B&G公司曾在厦门设立售楼处,他们一直酝酿着一个蓝图:打开中国市场。他们把自己与一冶的合作,看作是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的开始。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中央理事谢中正介绍,已成立26年的该协会近两年迎来新会员的井喷期,新增近千个中国企业会员,进军马来西亚。

  谢中正认为,马来西亚1/4人口的华人为中资企业入驻减少了沟通障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赴马来西亚发展的中国企业将被改变,马来西亚的企业也将经受洗礼,双方都将迎来全新开始。

  金斯利山庄项目效果图

  一冶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赵海介绍,金斯利山庄将在这座建筑后拔地而起

  中马两国专家:马来西亚已开始从“一带一路”受益

  多年来,中国在研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也在研究中国。厦门大学今年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首次招生;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马来亚大学内,设有中国研究所。这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史实是,厦门大学创办于1921年,所需资金是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华侨陈嘉庚所提供。

  记者探访吉隆坡前,与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南洋研究院副教授赵海立进行了交流。在吉隆坡期间,在马来亚大学内,记者采访了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张添财、研究员张淼、研究员李冉。有趣的是,马来亚大学的这三位都说得一口流利英语,他们中的一位是华裔,两位是华侨。

  赵海立表示,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旅游等各方面的合作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马来西亚对中国的依靠度日益加深。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淼则认为,目前确实系双边关系非常融洽的时候,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信两国双边关系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张淼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据其观察统计,仅2015年,在马的中国企业数量较前一年翻了一番,涉及产业多样,从金融到产能合作均有。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冉说,过去在马的中国企业以国企居多,现在越来越多私企进入马来西亚寻找机会,开拓市场。“他们把马来西亚视作打开东南亚市场的窗口,因为这里是语言、文化与中国最接近的地方”。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张添财表示,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已使马来西亚受益,这体现在多个层面。如经济领域,中国房地产开发、建筑企业的进入;文化交流领域,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开设等。

  访 谈

  “武汉造”110万吨焦化厂

  将落地马来西亚填补特种钢空白

  马来西亚彭亨州,地处整个东盟的“心脏”,是马来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州。由于开发力度不够等原因,这里的经济发展落后于马来西亚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落后,在2013年迎来改变。2012年,位于广西钦州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时,双方提议在马创建“马中合作产业园”。同年6月,中马双方签署协定。

  1年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在彭亨州首府关丹开园。它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成为世界首个互在对方国内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区。

  首个入园的是350万吨钢铁项目,投资总额35亿马币,作为中马两国间的跨境投资合作,该项目备受关注。

  今年5月17日,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中标350万吨钢铁项目中的焦化项目,以建设一座年产焦炭110万吨的焦化厂。

  中标绝非偶然。1年半以前,这个项目就吸引了一冶的关注,考察团队抵达当地考察,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报告。此后的投标会上,一冶参与了8个标段中的3个标段竞标,最终成功拿下最有优势的焦化项目。

  眼下,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黄土地,但很快,厂房将在这里蓬勃生根。项目经理姜良发介绍,焦化厂建设总投资达4.2亿元,项目投产后,将有助于中国冶炼技术及产能走出国门,辐射东盟市场,填补该地区H型钢生产空白。

  H型钢是一种新型经济建筑用钢。除了相关技术人员,一冶将大批启用当地劳工,正式投产后,中国“师父”将把H型钢冶炼技术传授给当地徒弟。

  姜良发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工业水平有限,多种建筑所需材料匮乏,一旦工程开始,连建筑所需的大石头都难以保证。

  就在记者抵达马来西亚的前一天,姜良发带着考察团队归国。他说:“现在,授标书已经拿到,但签约前需要厘清的问题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