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嘉年华 > 工程设计 >

蒙华铁路洞庭湖特大桥合龙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7-03-24 17:16



洞庭湖特大桥合龙    通讯员张静 摄


(长江日报 岳阳专电 特派记者鞠頔 通讯员张静 杨柳 熊奕)19日上午,洞庭湖上春雨绵绵。9时38分,一台吊机将一节钢箱梁吊至南塔与北塔之间,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下文简称“蒙华铁路”)岳阳洞庭湖特大桥主桥实现合龙,从此结束了洞庭湖上没有铁路桥的历史。

 

  位于洞庭湖长江口 每天700多艘船从桥下经过


  据了解,蒙华铁路是国内贯穿南北地区的一条煤运通道,全长1814.5公里,连接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7省区,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规划运输能力2亿吨/年。作为该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洞庭湖特大桥由在汉企业中铁大桥局承建,是一座三塔斜拉双线重载铁路桥梁,全长10444米,其中正桥长1290.24米,一列1万吨的重载货运火车可以120公里的时速在上行驶。普通客运列车只有3000多吨。


  早8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洞庭湖特大桥桥下,看到一台300吨级的架梁吊机,正将一节钢箱梁从湖面驳船上垂直起吊至桥面附近,经过近1个小时的微调,这节钢箱梁将大桥南塔、北塔全线连接起来。项目总工程师贾卫中介绍,机器吊装到位后,工人们还要进行对接、定位,再经过一周的后续施工,最终实现精准合龙。


  随后,记者登上大桥向水面俯瞰,发现不断有船舶从桥下驶过,且大多为满载着砂石、煤炭及钢材的大型船舶,同时还有近百艘大小船舶在岸边停靠。项目负责人许斌告诉记者,大桥恰好位于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处,不远处就是长江上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城陵矶港,这里锚地码头密集,大量船舶在此停靠,商船往来频繁,每天从大桥下经过的船舶就有700多艘,给项目施工带来不便。


  水下破碎岩层横截面像千层饼 最古老岩石距今15亿年


  许斌说,水上交通繁忙还可以协调解决,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洞庭湖下的地质条件尤为复杂,地下岩层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如果在水下钻孔桩,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塌孔现象。


  “洞庭湖特大桥地处大断裂带,岩层挤压破碎,岩面倾斜度在70至90度,几乎与海平面垂直,破碎岩层的横截面就像千层饼一样,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岩层中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15亿年了。”贾卫中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他在2013年项目刚开工时拍摄的照片。他指着照片说,“由于沉积作用,这些不同年龄的岩石汇聚到一起,但每层都有缝隙和大小不一的孔,因此钻上来的都是西瓜大小的碎石”。正常地质条件下,钻出来的应该是石头的粉末。


  桩基若不牢,一切都徒劳,但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没有难倒 “建桥国家队”。贾卫中说,技术人员从源头入手,日夜冥思苦想,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攻克难关。他介绍,首先将普通泥浆与化学材料配比,制造出十分稠密的泥浆,用其填满岩层之间的缝隙。再从300多公里外拉来一车车膨润土,这是一种呈黄绿色的黏土,遇水后能膨胀成糊状,黏度很高,这样方便将水下的碎石清理干净。最后,待地下岩层凝固为一个整体,再用钻头稳定器钻孔打桩,让一根根钢桩稳稳地扎入湖下40多米的岩层里。


  正是几百根钢桩撑起了洞庭湖特大桥的3座主塔,也成为支撑这座重载铁路桥梁的核心。


  15万颗螺栓连结92节钢桁梁 每节间误差在2毫米内


  除了要解决地质难题,洞庭湖特大桥的建筑结构也相当复杂,在国内外同类桥梁中创下四项第一: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铁路斜拉桥;世界首次在斜拉桥上采用钢箱、钢桁叠合主梁形式;世界首次在斜拉桥上采用先架设合龙钢箱梁再安装钢桁梁的铁路桥;首次在国内铁路桥上采用中塔长加劲索,这些“第一”也给施工带来不少挑战。


  “之所以给自己出难题,是因为钢箱、钢桁叠合主梁的桥梁承载能力更强,可比普通钢箱桥梁多承受两成的重量。”贾卫中说,大桥钢梁为箱桁组合新型结构,制造安装精度要求很高。


  19日,大桥合龙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同时对钢梁线形做实时监测,对监控值进行分析,确保了大桥合龙中钢箱梁架设安全平稳。接下来,建设者们还要用92个节间的钢桁梁、约15万颗高强度螺栓与钢箱梁的节点相连,总体上每个节间的制造安装误差要求控制在2毫米以内。除了施工过程中要精益求精,项目还提前运用数控机床定制了螺栓等零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0.05至0.1毫米,


  据悉,在高精度安装完钢桁梁后,大桥主体工程就基本完工,待做完静载、动载试验后,预计将于2019年具备通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