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背景材料 > 第10部分 >

[10.4]2016大河对话论坛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7-09-10 11:07

  打造对话平台 搭建交流桥梁为大河文明贡献武汉力量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回溯人类历史,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孕育了交相辉映的大河文明。

  人类文明因大河而生,受大河滋养,随大河流淌,与大河共存。

  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绚丽多彩的长江文明。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长江经济带战略,让古老的长江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中心节点城市,是孕育长江文明的摇篮之一。武汉城市之根——商代盘龙城遗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从这里沿长江一路东行,留下了行吟泽畔的历史足迹。17世纪初,以汉口东方茶港为起点,万里茶道横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长江与伏尔加河的世纪动脉。江汉朝宗的天成美景、九省通衢的地理区位、“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商业盛景、“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城市荣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国家定位,这些带有鲜明长江印记的城市标志,充分彰显了武汉深厚的长江文明底蕴。

  为更好地拥抱长江、传承文明,武汉市人民政府、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联合兴建了中国首座大河流域文明馆——长江文明馆,并发起设立“大河对话”论坛,旨在打造世界大河文明对话平台,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大河流千古,对话架通途。本届论坛以“大河文明的嬗变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各抒真知灼见、共襄思想盛宴,对推动大河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大河流域城市共同发展繁荣,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将以论坛举办为契机,众筹全球智慧,携手长江流域兄弟城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为传承长江文明、弘扬大河文化,贡献武汉力量。

  树立好榜样 迎接新挑战

  扮好未来大河文明新角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项目负责人 迈克尔·特纳

  从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奔涌而下的大河,绵延数百乃至数千公里,蜿蜒流淌于高山与峡谷之间,不断积蓄能量、汇聚动力,最终奔向平原和大海。

  在这样的自然和水域环境中,人类不断进化与繁衍,脚步从非洲之滨蔓延到大河之畔。斯蒂芬·奥本海默在其著作《走出伊甸园》中的研究,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世界各地人类与河流文明的发展。

  大河文明因大河而生,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到尼罗河、长江和黄河,再到印度河、伏尔加河和多瑙河,莫不如此。这些文明的摇篮为我们的世界带来了语言、书写、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珍藏在阿玛尔纳图书馆、马里图书馆、阿贝拉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以及中国安阳市图书馆的资料,向世人展示了河流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大河文明兴起并在城市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无论城市兴衰,文明的发展生生不息。进入21世纪,人类未来面临诸多挑战。

  大河文明将在未来扮演何种新角色?我们可以做如下努力:利用网络阐述人类的伟大成就,汇聚力量维护大河文明的价值;相互支持以管控水旱灾害;鼓励研究和学习大河文明;让大河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地将文化与自然相融合;促进城市安全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提升,并为其它支流树立榜样。

  中国要保持传统文化的鲜活,我们必须分享经验,共同关注大河流域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尊重多样性 增强包容性

  对文化破坏行为说“不”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 阿尔伯托·贾兰汀尼

  全球化不仅可以鼓励国际合作、提升跨文化关系,还可以鼓励更多人行动起来,对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破坏行为坚决说“不”。

  在世界许多地区,文化多样性是不受尊重的。因此,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自2011年开始,文化遗产(包括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冲突的间接牺牲品,也成为蓄意破坏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经常面临着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因政治动荡与冲突而受损的情况。

  现在,在我们的社会中,拥有着不同血统、文化、语言、宗教和习俗的人生活在一起。对于世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危险,我们的社区应该如何应对?融合、开放与宽容能否胜过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冲突?上述所有内容都是当代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整合和文化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许多传统身份正在消失。包容性社区应认可多样化的历史根源及身份,并整合血统不同的新根源和身份。

  博物馆的核心职能是保存和推广收藏品。但今天,在社会及其发展过程中,博物馆有新的目标和职责。两个月前,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四届成员大会,主题为“博物馆和文化景观”。米兰大会在结束时,做出博物馆将承担景观责任的决议。

  我们认为,从法律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应该增设新的使命,并将建筑物和文化景观景点作为“扩展型博物馆”来予以管理。文化景观成为需要保护并传给子孙后代的工具,而不是受到质疑和修改的工具。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14/c_129321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