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城市人 > 国际交流 >

一个英国文青决定在武汉做设计,用Andy Warhol波普风重塑汉口水塔

来源:HANS汉声 发布时间:2019-01-31 16:26

  即便你没听说过 Andy Warhol,也一定见过他创作的 “梦露系列” 丝网版画。


◐ 玛丽·莲梦露的肖像

◐ The Cow

 ◐ 黄色大香蕉,Andy Warhol 给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创作的专辑封面。

  ◐ Andy Warhol 正在做丝网印刷。

  以上,都是 Andy Warhol 的丝网印刷创作。作为波普艺术先驱,他对这项古老印刷术情有独钟 —— 色彩艳丽夸张,过目难忘。

  如果把星散于武汉的百年老建筑,也用波普艺术风格进行诠释,那应该会很酷!

  一位旅居武汉的英国设计师,正在尝试这件事。

  ◐ 设计稿:江汉关、长江大桥、武汉大学的某一扇窗、长江二桥。

  六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 Paul James 离开家乡曼彻斯特,来到武汉。酷爱 David Bowie 的英伦男孩,减掉遮住半边脸的过肩长发,开始在武汉理工大学担任设计老师。

  入乡随俗,James 的中国老婆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 “芥末丝”,十分接地气。“Pop Art City 波普城市” 艺术项目,由他和妻子共同发起。

  ◐ 丝网印制成品:翟雅阁。

  去年夏天,Paul James 带着他的学生在壹方办展,主题与武汉建筑有关。

  他为展览设计了一张宣传海报,主体是汉口水塔。这幢通体红色的八角形砖楼,在百年前,是武汉最高的建筑,如今仍伫立在中山大道。

  ◐ 汉口水塔设计稿。

  这张水塔海报激发了 James,也成了 “Pop Art City” 的起点:何不做成一个系列,让武汉人看见武汉老建筑的另一面?

  通过再设计,记忆中色彩黯淡的老建筑,变得新潮。

  ◐ Pop Art City Project 设计稿

  在此基础上,James 用波普大师最爱的丝网印刷技术,将电脑屏幕后的平面设计,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版画。

  由于丝网印刷的特殊性,同一幢建筑得以拥有有不同的颜色,鲜艳亮丽,具有冲撞感。

  每一幅都传递着不同的情绪:天蓝色背景像是早晨,橙色背景仿佛是落日晚霞。

  ◐ 汉口水塔的印制成品。

  通过碾压,让油墨或颜料透过网面上细微的小孔,印在纸上。这是丝网印刷的工作原理。

  由于每层网面只能滤过一种颜色,如果想要表现丰富色彩,必须制作多个网面,一层一层印刷。

  完成一副水塔,需要用到 9 层丝网。



  听上去有点复杂,具体实现起来并不难。

  上周末,我去拜访了芥末丝的 Home Studio,他手把手带我体验了一把。

  接下来展示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全部由这位人民男教师购于网络。





  每层印板的摆放都靠纯手工对齐,稍不小心就会印出重影。

  不过,手工的细微偏差,让每一幅画都独一无二。有时还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瑕疵美。





  ◐ 丝网印刷制作中。

  印板洗净后,可以重复使用,每次创作,都能搭配不同颜色。在印完最后一层颜色前,你无法知道最终效果。

  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丝网印刷的乐趣。



  确定颜料填满缝隙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一层颜料晾干,才能再印下一层。

  不借助风干工具,一般需要等待约半天时间。

  James 初步计划对 12 处武汉建筑进行再设计,包括武汉人熟悉的大桥、二桥,也有武汉大学里容易被人忽视的小窗户,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

  他的设计蓝本,来自妻子闲暇时在武汉街头巷尾拍下的照片。



  12 副建筑设计图已经完成,印刷部分刚起步。

  “我现在做的丝网印刷,都是 20x20cm 的小尺寸。如果资金充裕,我还想做 1m x 1m 的大尺寸,像 Andy Warhol 那种可以铺满地面的印板。大幅作品,在视觉上更震撼。” James 如是说。

  ◐ 即便不能如愿完成大幅的丝网印刷,将不同配色小幅作品放在一起,看上去也会很有趣。

  目前,他正在为这项艺术计划筹集资金。如果一切按照预想顺利推进,今年初夏,你会在武汉看到一场 “波普城市” 的主题展览。

  他还想把丝网印刷全套装备带到现场,让观展者也能上手体验。

  我问 James,如果赞助没有预想中充裕,是否还会坚持把这个项目做完。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

  ◐ 作为大学老师,芥末丝还想把这个项目带入课堂,带学生一起创作。未来,涉及的建筑或许会从12个到20个,甚至更多。

  “My Chinese is 马马虎虎。” 在武汉生活了将近 6 年,33 岁的芥末丝这样形容他的中文水平。

  至于武汉话,更是让他常闹笑话。有次去买报纸,他用尽全部中文功力,标准地说出 “报纸 bào zhǐ” 二字。

  老板用武汉话反问:báo zǐ ?(武汉话平卷舌 zh、z 不分)

  芥末丝瞬间乱了阵脚,一脸懵,连连摆手,“不是包子,是报纸。” 相持许久,才化解误会。



  ◐ James 在闲暇时间勾勒的中国字系列,旁边还印着他的红泥印章“芥末丝”。他在英国读大学时,学习插画专业。

  课堂上他也基本用英文讲课。在中国教书,最明显的 culture shock 并非语言障碍。

  “在这里,期末成绩似乎决定一切。创作前期的调研、构思被忽视,学生们只在意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制作出和课件案例一模一样的东西。” 这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完全反了过来。



  ◐ 去年,芥末丝开始自学油画。他告诉我,在英国时,小猪佩奇就很火。来到中国后,他乡遇故知,十分亲切。

  除了教书、画画、做设计,James 也玩乐队。他常去彭刘杨路的排练室,并对武汉的地下音乐文化赞不绝口。

  从2013年来到武汉,芥末丝已经换过三支乐队。前两个都因成员离开武汉而散伙,现在,他在 SLUG 乐队担任贝斯,团员都是和他一样旅居武汉的外国人。

  ◐ 在 Prison 演出

  ◐ 为 SLUG 设计的专辑封面,你可以在QQ音乐听到他们的专辑

  他和妻子住在理工大学家属楼,带有小前院的一楼,夏天可以和朋友 BBQ,共同养着一只被人遗弃的小土狗,在四川国道上捡回,取名土豆。

  客厅桌脚摆满一排苏格兰威士忌。除了激发创作灵感,不知会不会喝出乡愁。

  来武汉当老师,让他每年都会完美错过圣诞节。但这并不减损他对这座城市的喜爱,相比早已高度现代化的英国,这里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施展拳脚。



  这会儿,James 应该正坐在驶往四川的动车上,和老婆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希望他能拥有一个快乐的佩奇年,关于“波普城市”艺术计划的所有构想,都能顺心如愿。

  

  编辑 = 周古月

  图片 = 黄大头、芥末丝、秋之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