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城市人 > 国际交流 >

让设计融入这座城市 成功“申都”,打造武汉城市发展新引擎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7-11-05 19:35

 夕阳下的长江主轴  记者杨涛 摄

    2017年11月1日,武汉正式入选2017年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申都”之路,终有绽放时。

武汉为什么要“申都”?  

武汉园博园

  2009年,一份政协提案在武汉两会上引发关注。提案建议,大武汉当打造工程设计之都。

  2009年,正逢“十一五”发展末期。其间,武汉市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先行先试实验区。武汉担负起“中部崛起”龙头(核心)城市的历史任务。此时的武汉,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从1.7亿增加到接近6亿,平均每年城市人口增加1400万左右。

  火热之中,也有很多冷静的声音——未来城市实力的较量将不再只是新区比拼,而是旧城的活力之争。船大掉头慢。城建总有慢下来的一天,如果不提前布局,到了真正需要转型的时候,恐怕就来不及了。

  “设计之都”会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选项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创立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提倡“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力促城市向生态化、创意化发展。创意网络下设7大主题,“设计”是分量最重的一类。

  一面是中部特大城市面临城市转型,一面是倡导以创意创新引领城市方向,两条思路不谋而合。

  就现状看,武汉的工程设计全国瞩目。中国高铁全球领先,而七成高铁在武汉绘就设计图。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70%的深基坑设计出自武汉。早在2003年,武汉大型设计就形成了“设计一条街”。如果以工程设计为龙头,带动工业设计、媒体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汽车设计、大学生设计、儿童设计等等,从而打造武汉发展新引擎,是不是大武汉的一个新选择?

  至少,它值得尝试。

  2009年,“设计之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发展工程设计产业,打造工程设计之都,被列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申都”八年,设计之都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前7年,是武汉“创意设计产业”长肌肉的阶段,工程设计产业“1111”计划落实,工程设计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16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壮大工程设计产业,随之“设计之都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武汉申报设计之都工作正式启动。

  2017年,“武汉申都”主题确定为“老城新生”——果然,为大武汉寻找城市发展新引擎提供了新选项。

  “申都”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事关城市发展战略,“申都”跟普通人有关系吗?

  “关系大了。”城市咨询专家李忠说:“从效率城市到品质城市,是必然规律,城市势必成为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人的城市’。”

  2009年,还有另一个数据,武汉汽车保有总量达90万辆,平均每月增加近万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活动半径大大增加,精神文化类的消费需求正在出现强力拉升趋势。武汉“申都”目标之一,“design city for the people”——为人民设计城市。

  2016年,武汉园博园获“中国人居范例奖”“联合国C40城市气候领袖群城市奖”,凭借“在垃圾填埋场上生态修复成园林绿地”,为全国生态文明贡献了“湖北样本”。园博园的创意惊艳世界,但真正受益的,还是日夜与她相伴的武汉市民。

  同样获得中国人居奖的项目,还有青山的戴家湖公园。上世纪50年代一湖碧水,60年代一池煤灰,80年代一座黑山,00年代一堆垃圾,如今羽化成蝶,重现青山绿水,也成为青山闹市区最大的城市绿肺。

  2016年,武汉市第一座专为孩子圆梦的“梦想花园”落成。29位武汉孩子的梦想,通过设计师之手,变身成为3000平米的乐园,还使用了大量废弃物品,是名副其实的“梦想成真”。

  为人民设计城市,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慢慢渗入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慢慢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城市文明因此得到推动。

  2008年,武汉首座带残疾人电梯的公共厕所亮相解放公园,而今,公共卫生间设立残疾人专用已成常态。2014年开通的武汉地铁4号线,站内立柱呈弧形,设计了大人和小孩同时使用的高低扶手。

  而著名的东湖绿道和重妆后的中山大道,更让千万市民引以为傲。

  从宏伟的高铁大桥,到不起眼的地铁扶手,设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设计融入了人的情怀,就变成了与自然的对话,与人的对话,与城市的对话。它让人与城市之间,有了温度,有了一份脉脉之情。

  “申都”将给武汉带来什么?

  “武汉加入设计之都,只是创建设计之都的新起点。”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城建委副主任汪普查将未来的创建主要行动概括为,“创意产业的扶持,创意示范区建设,创意社区建设,创意活动品牌打造,创意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分享等”。

  按照规则,联合国对“设计之都会员”的要求,远比申请加入时更高。

  成为会员国后,武汉还需践行申都后的各项承诺。

  比如,以公众参与的方式,擦亮两江四岸文化遗产;以设计未来的眼光,做好长江主轴建设;建设示范社区,用创新设计激发社区创意生活;以及致力创新创意人才培训,帮助青年人才达到世界水平;有步骤有力度地向全球推介武汉,宣传武汉,加快武汉国际化步伐等等。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答卷式的承诺,与武汉时代性的城市战略,高度重合。

  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两江四岸保护……这些都是武汉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可以预见,这也将是设计创意长袖起舞的时代舞台。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专员葛蕾曾为武汉建言,武汉需要走出去,让世界认识武汉。要让推介时无需说明是中国的武汉,直呼武汉,就能家喻户晓。

  国际化,同样是武汉正在努力的城市战略之一。

  正如武汉市城建委孙明处长所说:“打开这扇门,可以让世界看到武汉。申请设计之都的过程,对武汉本身就是一场重要的国际性的城市营销。”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平台,世界很多城市和组织,由此认识武汉,了解武汉,熟悉武汉,武汉也因此获得国际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入会”以后,会员城市之间有大量的主题活动及城际往来,这对武汉国际化是重要的机遇和挑战。相信不久之后,家喻户晓的武汉,并不是空谈。

  不只如此,在普通人层面,“申都”的影响亦可期。当设计创意理念渗入城市生活,生活品质会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设计创意产业的壮大,会直接带来数十万个岗位的就业机会。同时,对创意产业的激励,会帮扶一大批有想法有勇气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队伍当中来。

  记得“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和“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吗?城市咨询专家李忠说,“申都”如果成功,将对城市留住人才大有益处。武汉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非常多,只要多留住10%就有很大的优势;而优秀人才更愿意选择宜居的城市生活工作,这也将引导城市高端宜居环境发展。

  有学者说,如果将人们的头脑比做一部部引擎,那么,创意产业对一个城市的作用,你可以看作无穷大。恰逢武汉大发展的机遇,“申都”成功,对这个时代的武汉,必将烙印深刻。

    来源:武汉晚报  2017年11月2日5版

责任编辑:吴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