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城市人 > 特色活动 >

“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行·非遗迹忆 常青传承” 汉绣等民间艺术吸引眼球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7-08-11 15:50

(长江日报)2013年9月9日,由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长江日报社、新世界常青花园共同发起的“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行·非遗迹忆 常青传承”系列活动,第二场现场活动在常青花园中心公园的营销中心启动,汉绣、葫芦烙画、棉花糖制作等民间艺术的现场表演,令观众大开眼界。

  汉绣大师弟子表演把观众带回“古代”

  拉开绷子,铺好绣布,穿针引线……9日上午,常青花园公园营销中心内人头攒动,汉绣大师任本荣“入室弟子”黄小芳的汉绣表演精湛技艺,吸引了不少观众。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9岁高龄的任本荣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位于昙华林的工作室曾被称为“小小绣品博物馆”。

  28岁的黄小芳告诉记者,她以前是做销售工作的,3年前开始拜师任本荣学汉绣,“我从小喜欢画画,学习汉绣之后就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技艺。”

  据了解,汉绣的所有材质都是天然的,绣布和绣线是真丝,就连绣线的颜色也是天然染料。黄小芳说:“汉绣只有绣到真丝上才对味儿。”

  在常青花园买了新房的张女士,专程带女儿去看“非遗”表演,她说自己平时喜欢十字绣,看了汉绣之后,惊叹它“超强的艺术性”和历史传承感,“你看这颜色,还有精致的绣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看到绣娘在这里表演,好像回到了古代。”

  公交职工绘葫芦烙画吸引90后

  现场展示中,胡俊芳表演的葫芦烙画也让观众颇有兴致。

  胡俊芳今年51岁,是武汉公交系统的内退职工。2005年3月,刚下岗不久的她被工艺美术馆的一幅风景烙铁画吸引了,回家后便琢磨在木板上烙画。2007年9月,胡俊芳开始接触葫芦,发现在葫芦上烙画效果更佳。她说:“葫芦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之一,完整的葫芦里有籽儿,寓意多子多福。另外,它也是一种天然的艺术品。”

  葫芦表面光滑,不容易出现透视,为了深化画面效果,胡俊芳经过多次试验自创浅刻和刮试,增加立体效果。

  9日,胡俊芳的葫芦烙画作品有大小不一的摆件,还有精美的蝈蝈盒。22岁的赵芸刚上班不久,看到这些葫芦烙画,她感叹不已:“没想到葫芦还能做成这么漂亮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这个烙上牡丹花的,很有民族气息。”

  赵芸说,她和父母都崇尚“中国风”,家里的装饰也是中式的,她建议父母买一件葫芦烙画作品作为客厅的摆件。

  “拼贴画杂家”用废邮票贴出山水画

  6岁男孩高朗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常青花园的营销中心,他最喜欢的是棉花糖制作的表演,既好吃又好玩。高爸爸给他买了一个白白的棉花糖后,又带着他参观邮票贴画的表演,看着一张张废弃的邮票被剪成小碎片,又“变成”一张张山水画书签,小高朗开心不已。

  表演邮票贴画的姚少武是武汉水务集团的职工,人称“拼贴画杂家”,学美术出身的他,不用颜料,不用画笔,只凭一堆碎布、旧报纸、树皮、铅笔屑甚至邮票、蝴蝶翅膀等,““剪刀加糨糊”,就能拼出漂亮的图画。

  虽说工具和工序简单,但姚少武的作品花样繁多,给人以逼真厚重之感,他创作的邮票贴画和蝴蝶贴画精品不仅在国内颇有名气,有的还被日本的几家画院收藏。姚少武的邮票贴画打破了工笔画的平面构图传统,运用平铺或重叠的手法,使画面层次分明、自然流畅,而邮票的特色如齿孔、面值、“中国邮政”、盖销日戳等,也一一保留,颇有情趣。

  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人同台献技

  除了民间艺术家的现场展示,文艺演出也相当精彩,国家级“非遗”传人张明智和省级“非遗”传人顾耀宗分别表演了湖北大鼓和单弦拉戏。

  9日,张明智和弟子蔡薇为观众表演了湖北大鼓配黄梅调《天仙配》。据了解,这出创作于2005年的搞笑版《天仙配》,是武汉第一部被“戏说”的传统剧,它不仅将湖北大鼓、黄梅戏等一同搬上舞台,还加入了许多充满现代气息的搞笑语言当“佐料”,可谓对传统戏剧的创新。

  不少观众惊喜地表示,把湖北大鼓和黄梅戏“嫁接”到一起,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过感觉“很自然”。

  单弦拉戏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顾耀宗,表演了3个节目:现代京剧《沙家浜·智斗》、台湾民谣《一只鸟仔》、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儿不如男》。

  单弦拉戏演奏时使用一弓一弦一指,上、下把位灵活自如,声音连贯婉转,音色明亮,并在保留“三弦拉戏”演奏内容基础上,发展成演奏模仿京、汉、楚、黄梅调等戏曲各种行当的唱腔。顾耀宗则被誉为“艺坛一绝”,“一根琴弦一台戏”。

  顾耀宗的表演结束后,观众赞叹,《沙家浜·智斗》一人饰三角,妙趣横生,后面两个节目也是惟妙惟肖。

  本周六 到常青花园欣赏皮影戏

  11月16日,“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行·非遗迹忆 常青传承”系列活动的第三场,将在常青花园中心公园的营销中心以及K11艺术村举行,除了4位民间艺术家现场献技,观众还可欣赏到国家级“非遗”项目汉剧等精彩节目的表演。

  据介绍,此次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的4个项目分别是剪纸、竹雕、棉花糖、漫画像等。

  剪纸和竹雕都是市级“非遗”项目,剪纸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沈松柏被誉为“剪纸沈”,他是“江城八怪”中,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人。表演竹雕艺术的徐海清,曾用两年时间在一段长约20厘米的竹筒上,完成了一个“麻袋硕鼠”的作品,其动物形象惟妙惟肖,曾在世博会的湖北馆展出。

  在艺术表演节目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汉剧。汉剧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板腔体的地方戏曲剧种,其剧目丰富,号称800出,现有资料仅存650余出,较流行的有300多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汉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并催生了京剧的产生,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中,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如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本周六上午在常青花园表演的,是汉剧大师陈伯华的弟子。

  此外,当天的演出还有皮影戏、魔术、舞蹈等,其中一部分演员是常青花园艺术团的成员。据悉,常青花园在不断为城市打造舒适生活空间外,亦致力于文化团体的发展支持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的提升,推动城市共建良好的艺术文化生态环境。常青花园艺术团成立于2001年,现有舞蹈队、合唱团、民乐队、曲艺队和威风锣鼓队等,曾获“楚天群星奖”金奖、澳门“金莲花”杯中老年人艺术大奖赛金奖等,并多次代表文化部赴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家交流演出。

  在常青花园K11艺术村,“武汉‘非遗’艺术文化展”将继续展出,展品共有200多件,其中50件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如汉绣、剪纸、木雕船模、竹雕、传统天然染等。其中,“剪纸沈”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汉绣精品“梅开五福”等,都是难得的精品。

  该展于11月30日结束,入场券可在常青中心公园营销中心现场免费领取。

  据主办方介绍,这些精彩的现场表演和“非遗”作品的集中展示,不仅是一次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洗礼,也有助于现在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湖北凤文化糅合武当太极图案

  三面呈祥凤鸟雕塑将落户常青花园

  8日获悉,“新世界·城市迹忆——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行”武汉站主题活动“非遗迹忆 常青传承”,目前已经从5幅备选雕塑作品中选定最佳作品——三面呈祥的凤鸟形象,它也是网友投票中最受欢迎的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博士、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顾静是雕塑设计者之一,她介绍,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它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而湖北文化中根植着凤文化以及“九头鸟”的传说,雕塑以此为源头,以凤的形象为主题,糅合湖北武当武术之精髓太极图案,形成三三成九的凤鸟形象雕塑。

  设计者从武当武术吸取设计灵感,得到武汉“非遗”专家的肯定,同时,专家们建议加入凤凰元素,因为“九头鸟”与湖北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说法在全国流传甚广,指的是湖北人像九头鸟一样聪明,也代表生命力顽强。从历史和现实看,湖北人重视教育,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比如秭归屈原、钟祥宋玉、公安“三袁”、竞陵陆羽、潜江曹禺、黄冈李时珍,以及李四光、闻一多、董必武等。

  顾静说:“我们吸取了武汉专家的建议,在设计中糅合了湖北凤文化和武当太极图案,以充分体现湖北人聪明、生命力顽强的特性。”


相关链接:

  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仙桃、潜江一带,其作品多次在北京展出,还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受到好评。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即艺术家用电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利用各种邮票的图案和色彩,经剪刻、组合,粘贴于白绫地上制成的一种画类工艺品。邮票贴画以武汉的较为著名,上海、苏州等地亦有生产。武汉邮票贴画,是由吴江于上世纪20年代首创,方法是先在素色绫面上设计图稿,然后根据题材和造型需要,从千百种邮票中选取符合色彩和构图的部分,经剪裁拼接而成。吴江一生创作1000多幅邮票贴画,有书签、贺年片和大、中、小型贴画,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出口。


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3-11/13/content_5249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