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你当前的位置: > 创意城市人 > 特色活动 >

首届“联创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选手答辩会暨颁奖晚会圆满落幕

来源:主页 发布时间:2017-01-06 16:00

   2016年12月30日晚7:00,首届“联创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选手答辩会暨颁奖晚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南四100报告厅拉开序幕。活动经过两个月的海选,从上百份建筑作品中选取了八份优秀作品进入总决赛。 

  活动晚会的嘉宾阵容豪华,到场的嘉宾有:我集团执行副总裁万晓宁,集团武汉顾问公司副总经理冯海龙,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黄亚平教授,赵逵教授,陈宏教授,汪原教授,赵纪军教授,万谦副教授,刘晓晖副教授,本科14级辅导员朱教藤老师,本科15级辅导员尹湘源老师。 

 
 
  黄亚平院长首先表达了对大赛赞助商UDG联创武汉顾问公司的感谢,并对从百忙之中到场的评委老师以及积极参与本次大赛的同学们表达了谢意,同时表示了对大赛的高度赞许。他说:“建筑设计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既是艺术,也是技术。要把工程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起来。”黄院长也表达了对A+U基地未来发展的祝福。

 

  随后,我集团执行副总裁万晓宁在致辞中,谈到大赛所蕴含的创新精神正是公司所秉承的核心理念,并表达了对参赛选手今晚表现的期待与祝福,希望同学们能够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接下来,主持人对赞助商UDG联创武汉顾问公司进行介绍,并带领大家回顾大赛历史与大赛主题,简要介绍了此次大赛的承办方A+U基地。
 

  第一位上场的是来自北京建筑大学W0035号选手带来的《保福寺城中村更新计划》。该选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了对城中村问题的思考。通过参数化辅助设计,进行最优解的算法提取,排列,筛选来形成一种秩序隐藏的空间。在设计中,体现了其对库哈斯所说“如果真的存在新都市主义的话,那么一定不是秩序和权威,而是一种不确定性”的理解。

  评委老师肯定了其所选主题的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并就其在设计中所提到的不确定性及最优解的算法进行提问。

 

 
  接着,第二组来自天津城建大学选手W0125进行答辩。他们的作品《冶园治学闹市中的园林——中学设计》关注了学校与闹市的融合,巧妙的呼应大赛主题。他们认为中国古典园林作为自古以来学习与交流的最佳场所,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是最适合承载学习这个功能的形式,同时,它的内向性也可以很好的融入周围市井的氛围。这既是千古以来教学方式与学校的融合,又是动与静,浮躁与静谧的融合。

  评委老师就场地选择及作品中对自然景观的设计进行提问,肯定了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应用,同时也指出设计中虽有中国味的材料,但是缺乏中国味的空间,缺乏中国意境,对自然的内涵把握较弱。

 

  第三组上场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选手W0027介绍了其作品《芥子纳须弥》。该组选手试图将藏传佛教生死哲学转化抽象符号语言构筑空间,融合藏区地域性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设计建筑。以期构筑一个半永久的朝圣者信仰之所,流浪者庇护之所。让人们在走过曲曲绕绕的消极空间到达豁达空间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的意义。

  评委老师肯定了其整体的设计思路以及其对地域的解读,将其作品与诺亚方舟进行比较,引导选手进一步思考,同时建议其考虑建筑设计对山地的干预。

 

  第四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W0155选手希望通过创客重现红钢城的黄金时代,基于此设计了作品《隙间》。该组选手意图通过设计一套老工业家属区的激活体系,在现有的城市肌理下,改善旧城的居住空间品质,重新注入年轻人和工业精神,实现创新精神的再生。

  评委老师对其关于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的思考表示认同,重点提问了作品中创客及普通人的行为模式的区别,引导选手完善作品设计。

 

  第五组上场的是来自天津大学的W0106选手。他们的作品是《社区“食物链”——基于O2O模式下的矿业改造》。选手关注到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用地层面的矛盾,并试图从人的层面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通过互联网O2O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模式介入,以“农业生态建筑”的方式改造城市矿业废弃地。作品体现了如何将互联网融入建筑,呼应了大赛主题。

  评委老师肯定了其对都市农业的思考,指出农业工业化是时代背景下的新趋势,认为该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当今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评委老师建议其考虑工业用地转农业用地的中可能残留污染的问题,并就其设计中关于土壤的使用进行提问。

 
  

  第六组是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W0151选手。他们的作品《融“盒”》试图通过对抬升地平面的操作与整体布局的引导形成一种适宜人尺度的高层空间,融两地区两大特点于一体,既满足土著居民对小空间的诉求,又满足布里斯班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地域融合。

  评委老师肯定了其深厚的造型和处理肌理关系的能力,其对广场抬高营造城市景观的手法是一种可行且成功设计方式,但同时也指出设计中未很好地体现与原住民的关系,忽视了小空间的述求。 

 

  第七组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答辩选手W0059。他们的作品《敲开天堂之门——大连海葬陵园建筑设计》以路径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引、序、静、域、寂形成空间序列层次,隐喻禅宗的佗、涉、寂的人生之态。同时将传统围合的未见先闻的院落空间进行现代解读,引入光的“瞬间诗意性”,最终以现代建筑意义为载体,完成对场地历史意义的融合,创造一种新的在场活动。

  评委老师肯定设计中对本源追求的思考,但同时认为设计中对空间的提炼具有普适性而没有独创性,希望选手可以对作品进一步修改完善。

 
  
  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W0119选手第八组出场。他们的作品《垂直图书馆》提出了“双立面”概念(外立面为结构立面,内立面是以玻璃为主的维护立面),从而形成了一场以“结构为主要塑造空间元素”的探索过程(其是西方多米诺结构体系和东方榫卯结构概念融合的产物)。

  评委老师对其建筑类型的选择进行提问,肯定了其建筑单体设计中体现的专业素养。同时提示选手将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单体置于洛阳,是否与其设计中所提到的改变中国疯狂的城市化现状相违背,认为设计有使城市化进程更加疯狂、粗暴的可能。

 

  在八组选手答辩结束后,汪原教授对答辩总体情况进行点评。汪原老师指出,每一组参赛作品从专业角度看都非常优秀,无论是最初的设计概念或是最后的图解语言。同时,他也表示,参赛作品普遍仍存在一些问题,即对现实空间的使用还有一些欠缺。他希望作品能更加关注现实问题,立足时代,回应现实问题。
 

  接着万谦老师做了对大赛的回顾与展望,并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参与大赛的感受。他肯定了本次比赛是近些年来质量最高的一届比赛,他指出:“建筑应对当下负责,对人类负责,对今天的文明负责。”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确当下的概念,立足当下,将设计与当下问题相结合。

  大赛获奖成绩公布经过了现场工作人员紧张的统分之后,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评委老师依次为优秀奖、人气奖、三等级、二等奖、一等奖进行颁奖。

 
 
优秀奖

 
人气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至此,首届“联创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选手答辩会暨颁奖晚会圆满落幕。 (来源: UDG联创